从零创业,需要突破的第一个心理认知和观念

从零创业,需要突破的第一个心理认知观念

不知不觉在创业这条路上已行走一年有余,这期间接触很多创业人的圈子。其中包括实体创业,服务业创业,科技类创业以及几家较有名的投资基金创始人。通过与各个行业的创业者的接触,以及与大家的交谈,打开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很多思维局限,也突破了很多固有的观念和认知。

首先,就是“从零创业”这个概念。很多人会说,“从零创业”本来就是件很危险的事。因为人跳出了以往的资源与圈子,甚至自身的所谓“行业”,不但有些可惜,而且也给后续的创业增加了很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抛弃自己的积累和擅长,而是,在现实情况下,可能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却不得不选择放弃所谓的专业而从零创业。比如自身本来就对曾经的行业和专业不感兴趣,或者自己曾经的行业面临大环境的崩盘,如去年的教培,再比如,曾经所在的行业基本处于垄断与半垄断,靠个人或小部分人是很难切入的,等等。所以说,从零创业从现实角度来看,不可避免;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我觉得也不是众人所说的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

其次,就是定位并确定细分行业的问题。也就是这篇文章最希望与大家分享的问题。一年以来的创业经历,我所经历的第一步就是不断的思考和定位自己,从而决定选择什么行业。但是,由于曾经带有光环的工作和固有的传统思维,我深深的陷入对社会行业的认知局限。

当今中国,特别是对于80后的人来说,“工作是否光鲜”是父辈从小给我们印下的烙印。小的时候,时常听过这样一句话:“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当农民”,或者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捡垃圾”等等。这也让我们从内心里对职业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北大毕业卖猪肉的新闻”在十几年间都还能保持热度话题。大多数人心中,在银行工作是“高”,相比之下在厂里工作是“低”,在国企外企工作是“高”,在民企工作是“低”等等。这类想法又特别是在80后90后的大学扩招的人心中,更加的牢固。

但是现在,经过一次一次的观察与发现,以及一次次的心理突破,我却真正的认识到:“其实不同的行业或者说工作,真的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事业的光环与层次由自身的境界决定,而不是由行业决定。”

对于当前快速发展后的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曾经以为的开餐厅、卖菜卖肉、送快递物流,甚至是捡垃圾等等,可能早已不是我们所谓的“低级的”职业。开餐厅可以做成海底捞、俏江南,卖菜卖肉可以做成钱大妈、清美鲜食,快递可以做成申通、韵达,捡垃圾也可以做成爱回收等等。正如网上所流传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因此,对于从零创业的你,希望这一点心理上的突破可以为你带来更大的思考空间。其实,对于每一个行业,我认为最应该考虑的还是其行业价值本身吧。充分的结合自身与市场环境,走通商业模式,完成商业闭环,用大数据去支撑你的方案和看法,避免更多的主观认为。让思维上的升级去带动你所做的行业,而不是让对行业的固有认知去抹杀我们更多的可能。

最后,对于选择“从零创业”的我们,我仍然希望能分享出更多的经历与感悟,以及表达我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在旁人看来,我们或多或少有些退步,或者低谷。但是我相信,好好的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和经历,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低谷就如弹簧的压缩,压得越紧,一定会反弹得最高。文末附一段唐朝布袋和尚的一首偈语共勉: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zhiyuanm123@163.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zhiyuan178.com/18574.html